免出國!台灣也有火把節

聽過清境火把節嗎?

它可是清境地區最具代表性、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之一喔!

清境火把節的前身便是源於中國雲南的火把節(又名星回節、東方狂歡日節),因參與者會豎起火把繞篝火、舉行大型火祭而得名。是當地彝族、哈尼族、白族、傈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納西族、普米族、阿昌族……等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(然,各族舉辦的時間、內容、意義與形式皆略有不同),約莫相當於新年的重要日子。隨著駐紮於泰北的滇緬孤軍輾轉來台、於南投仁愛鄉山區落地生根,也在清境流傳了下來。



儀式中,參與者會舉起火把在篝火堆旁圍成了數層圓圈,等待將火把放進篝火台內。圖片取材至網路,非版權所有。



如今,火把節除原有面貌與精神外,又凝聚合歡山原住民(泰雅族、賽德克族與布農族)的傳統文化與社區在地特色,已經跳脫固有風格、成為清境地區獨樹一格的節慶、南投縣代表性的人文活動。



圖為2020年參與舞者。圖片取材至網路,非版權所有。



為期整整兩天的活動中,除了象徵照天祈年、除穢求吉的火把儀式外,交錯登場的還有滇緬民族與當地原住民的舞蹈、音樂與歌舞表演……等,重現當年開墾時期辛苦了一年後的同樂狂歡。



此外,美食也是清境火把節的一個重點。

有別於一般廟會夜市主流卻缺乏變化的雞排珍奶臭豆腐,活動攤位均是由在地店家居民使用當地食材做成的滇緬美食,像外頭罕見的雲南米線、破酥包、大薄片、涼拌豌豆粉、涼蝦……等保證原汁原味,都是自爺爺時代開始傳承了至數十年的好味道。



圖為2020年魯媽媽餐館的傣味米線。圖片取材至網路,田欣雲攝,非版權所有。

美食配上逐漸涼爽的清冷秋意與異鄉音樂,隨著火光搖曳,參與者恍惚間彷彿搭上時光機、跟著流轉至半個世紀前的泰北滇緬,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。



今年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謝絕遊客、不對外開放,但活動本身仍會於社區內部持續舉辦,把精神好好傳承,期待來年有你一起參與!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